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3篇 |
免费 | 659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82篇 |
航天技术 | 175篇 |
综合类 | 220篇 |
航天 | 1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932.
应变不变量失效理论基于物理失效模式判断纤维和基体的损伤,适于研究纤维与基体的细观相互作用及固化残余应力的影响.介绍了应变不变量失效理论的物理背景,建立了正方形、六边形和钻石型细观代表体积单元模型,给出了宏观应变到细观应变的转换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失效模式和损伤演化准则.基于应变不变量失效理论求得了CCF300/5228材料体系的机械应变放大系数和热应变放大系数,对CCF300/5228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的拉伸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纤维和基体的失效过程.计算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理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33.
934.
935.
936.
离子推力器加速栅溅射腐蚀失效是制约离子推力器寿命的关键失效模式之一.针对离子推力器长寿命、多功率条件下运行的特点,基于坑和凹槽的溅射腐蚀数据,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寿命预测.通过研究离子推力器加速栅中心凹槽腐蚀深度在不同功率段下随工作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运行功率顺序对加速栅凹槽腐蚀率影响较小,进而采用累积损伤理论建立离子推力器多功率段下运行的寿命预测模型.最后, 对美国的NASA's Evolutionary Xenon Thruster(NEXT)进行了寿命预测,预测结果寿命为46041h,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37.
利用7B04-T6铝合金进行了预腐蚀试验和\"腐蚀+疲劳+腐蚀+疲劳+……\"交替模式作用下的腐蚀疲劳交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腐蚀疲劳交替作用下,试验件寿命比相同腐蚀时间作用下的预腐蚀试验件寿命长.利用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损伤力学和非线性损伤累积理论的腐蚀疲劳交替寿命预测模型.提出了利用损伤指数描述腐蚀损伤和疲劳损伤在交替过程中的耦合关系,并分析了损伤指数变化对模型迟滞因子和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在腐蚀疲劳交替过程中,疲劳加载次数对寿命的影响大于腐蚀时间的影响,并且随着加载次数增加试验件的寿命也增加. 相似文献
938.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对TC32钛合金片层组织、双态组织、网篮组织试样进行了动态剪切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TC32钛合金不同组织的损伤特点。结果表明:片层组织、双态组织、网篮组织的临界应变率分别为2400 s-1,2700 s-1与2600 s-1,与网篮组织和片层组织相比,双态组织具有最优的综合动态力学性能。三种组织均观察到了绝热剪切带,并且绝热剪切破坏都要经过微孔洞的形核、长大与相互联结的过程,微孔洞的萌生与长大优先沿着绝热剪切带与基体的界面位置。片层组织绝热剪切带与基体的界面塑性流变特征不明显,并且在该区域观察到了呈快速扩展特征的长裂纹。双态组织绝热剪切带及与基体界面呈纤维状,周围组织在剧烈剪切力的作用下呈明显的塑性流变特征,等轴状或者椭圆型的初生α相被严重拉长变形,微孔洞也容易在α/β转变基体的界面处形核。网篮组织与双态组织的损伤特点类似,但与片层组织和双态组织不同的是,当网篮组织中具有规则排列的针状α相与绝热剪切带垂直时,微孔洞也容易在该处萌生。绝热剪切带内部组织主要是由细小的等轴晶粒组成,形成机制尚无统一定论。 相似文献
939.
940.